鍍鎳
通過電解或化學方法在金屬或某些非金屬上鍍上一層鎳的方法,稱為鍍鎳。連續鍍鎳分電鍍鎳和化學鍍鎳。電鍍鎳是在由鎳鹽(稱主鹽)、導電鹽、pH緩沖劑、潤濕劑組成的電解液中,陽極用金屬鎳,陰極為鍍件,通以直流電,在陰極(鍍件)上沉積上一層均勻、致密的鎳鍍層。
從加有光亮劑的鍍液中獲得的是亮鎳,而在沒有加入光亮劑的電解液中獲得的是暗鎳。化學鍍鎳又稱為無電解鍍鎳,也可以稱為自催化電鍍鎳,是指在一定條件下水溶液中的鎳離子被還原劑還原,并且沉淀到固態基體表面上的過程。
連續鍍鎳電鍍鎳出現的白點
是由一種高碳物引起,高碳物是由熱處理滲碳過程及電鍍前處理時的酸洗過程中產生的。
1018料正常滲碳后表層的碳(主要是Fe、C)可達0.8~1.2,突出在鍍層中的顆粒是由于前處理清洗不,使工件表面的顆粒掉入了鍍液中,在電鍍過程中由于有攪拌作用,使這些游離于鍍液中的顆粒與鎳離子產生了共沉積。
鍍層中沒覆蓋的孔洞,主要是前處理酸洗過程產生過腐蝕(表面脫碳)引起的。電鍍廠酸洗液的主要成分是HCl 1:1;H2SO4(98%)50 mL/L;該配方對普通碳鋼可以,對高碳鋼則濃度太高。含碳量越高,酸洗反應越劇烈。表面脫碳后,對工件的導電性和鍍層的附著力有很大的影響。鍍層中的孔洞實際上是由于高碳部分導電性差(或附著力差),鍍層難于覆蓋造成的。
鍍鎳配方:NiSO4?6H2O 23g/L,NaH2PO2?H2O 20g/L,CH3COONa?3H2O 14g/L,Na3C5H6O72H2O 6g/L,pH=4.0~5.0,溫度74~84OC,沉積速度大概20μm/h,鍍層磷含量8.5%~12.5%。
合金催化液工藝流程:去油除銹(二合一凈化液)—沖洗—催化(合金催化液)—天然風干(或烘干)連續鍍鎳